
Jerry Chen的 中央聖馬丁MA Innovation Management學習心得
大家好我叫陳信安,你們也可以叫我Jerry 我是2026屆畢業的MA Innovation Management的學生。
從我確定要選擇藝術作為我的道路以來,UAL一直都是我夢想中的學校。我曾經在高中的時候申請UAL作為我的第一志願,很可惜那時候沒有成功。所以當我大學畢業之後要申請碩士時,我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看看三年後的自己是否有機會能觸碰到那個渴望不可及的聖殿。
在因緣巧合之下我才認識艾林克文教。我當初的申請狀態還算順利,整個準備時間大概是從前一年的七月底就開始了。從最初的選擇科系開始我就堅持著我的想法,我想脫離作為純技術性藝術的學習,轉向策劃性藝術的學習專業,也因此我們很快就擬定了大方向科系的選擇。
我們那時候選擇了兩項不同的科系:MA Design Management跟MA Innovation Management,也很榮幸地被中央聖馬丁的MA Innovation Management錄取。
撇除那些申請英國學校需要準備的portfolio、CV的部分我無法給你們很具體的建議,我自己有三個點是我覺得算是對你們有幫助的經驗:
其中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personal statement的部分,這也是我花最多心思的地方。我個人認為在英國申請不管是大學還是碩士,最重要的就是有相對應的個人專業研究。在兩項科系的personal statement還有Essay 我分別引用我以前寫的兩篇短論文作為我statement的重點(分別是高雄捷運系統研究和日本動漫歷史研究),我認為正是因為一些相較於其他申請者更深入的分析,會讓你在UAL的申請中脫穎而出。
大家常說“藝術家都是瘋子”,也正是應為這樣你要端出比別人更加細緻的研究論點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也非常感謝艾林克在這個階段的配合,我們大概對了4-5次的statement才決定要發出去,在這邊特別鳴謝他們的耐心。另外一點我想提到的經驗就是希望大家都朝著第一輪申請梯次投遞,快人一步或許你就是那個幸運兒。
我是第一輪截止日期前投遞的,不過我永遠記得漫長等待的痛苦,也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樣半個月都在為了沒收到新的消息而焦慮地睡不著覺。UAL是我最後收到的offer,我永遠記得我在朋友的生日party上收到offer letter的喜悅感。那幾乎是我選擇學校的最後幾天,或許如果我晚點投遞,或許我今天就不會以這個身份在這邊寫這些話了。
最後一個則是希望大家都有那個勇氣願意去申請。MA Innovation management這個科系在官網上的要求是2年的工作經驗,而我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我只有兩個月的實習時間。必須得說我是沒看見這個申請要求,才有膽量去申請這個科系,所以“傻人有傻福”這件事情或許是真的。在申請學校的時候,少一點顧慮,多一點自信或許將會產生你想像不到的結果。
入讀之後,說不興奮是假的,說不驕傲也是假的。借用我朋友的話來說,“所有能用兩個字代稱的大學都是強的可怕的名校”,以及來自中央聖馬丁學院“聖馬丁是聖馬丁,其他學院是其他學院”的稱謂都讓我自信心不斷地膨脹。如果你們和曾經的我有一樣的狀態,我會說好好享受現在你們的心情。這沒有不好,這是你們應得的,不過也不要因為這樣而影響到你們將來的學習和待人處事。英國的大學被很多人說是洗學歷,從教學層面上說我不否認,他不是台灣那種很細緻的教導你所有事情的可能性。其中的困難點是在於,他們常常會讓你直接上手做事情。你會突然發現你要用一些你可能從來沒聽說過的軟體去做一個可能兩周就要交的作業,我在這70%的知識都是打掉重學的一個狀態。你們或許會說,沒有教那就是洗學歷的象徵,如同放牛班一般的教學模式。可是如果他們沒有提到這些東西,沒有這些教授給你機會提問和修改,你真的會有那麼魄力自學嗎?另外你要面對的是一堆怪物一般的同學,他們或許比你有資歷,或許比你有能力,有些甚至比你小就達到了你不敢想像的成就。你會因此失去你曾經的驕傲,但是也希望這麼認為的你們要相信自己。你既然有能力和這些怪物坐一起,你在別人眼中也是那個怪物,請給自己多一點時間。
最後的最後,倫敦是一個很有趣的城市(不過也要小心你的手機)。不管你讀到這篇文章是申請前,申請中還是拿到offer,都恭喜你們有踏出這一步的勇氣。你往你們能在不久的將來,在倫敦留下屬於你們自己的印記。如果你們有任何焦慮和問題也歡迎找艾林克文教找我的IG,我會經我所能的幫助你們。
Jerry的Instagram: art_daitoulong